圖/ic


這是一場由行業“優等生”引發的風波。


“帶倆充電寶,均有 3C,戰損1,因屬召回批次。”7月1日,有北京市民從北京首都機場出行,遇充電寶“大檢查”。


近期,因多所高校相繼發布通知,要求師生排查并停用羅馬仕20000毫安充電寶。隨后,羅馬仕、安克創新發起相關產品召回計劃。


與此同時,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這次召回都是頭部企業一線品牌,這些品牌是行業標桿,并非是白牌或者電商低價產品出現問題。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出現問題,這對行業沖擊更大。”充電寶資深從業者鄭理(化名)如是說。


一時間,過往被忽視的充電寶關注度迅速升溫。


在鄭理看來,目前市場上的低成本、低認知、品控標準低,共同構成充電寶電池安全的核心難點。


安全事故背后,中國充電寶市場正逐步壯大。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中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約1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約3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約30%。預計到2025年,中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并有望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的速度持續增長。


召回


爆雷的羅馬仕、安克創新年出貨量5000萬件


今年以來,已發生15起旅客攜帶的充電寶,在空中起火冒煙的事件。


“充電寶出現熱失控問題,不僅導致飛機返航,還引起行業的重視。順著事件發展鏈條發現,充電寶存在原材料問題,尤其是電芯部分出現熱失控風險。”鄭理介紹。


隨后,行業快速對3C認證篩查合規問題,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品牌商、電芯廠和組裝廠。最直接的行動是頭部品牌商開始召回了一些型號的產品。


近期,羅馬仕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間制造的部分羅馬仕ROMOSS牌移動電源,三款產品共計49萬臺。隨后,安克創新主動對部分批次產品發起召回,涉及71萬臺。


安克創新表示,發現部分基礎款移動電源產品所使用的行業通用電芯來料批次問題,極少數產品長期使用時可能隔膜絕緣失效,存在導致產品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據報道,上述品牌電芯供應商為安普瑞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目前安普瑞斯名下70多張電池與電芯3C認證證書,被標注為暫停或已過期。


“這次出事的都是第一梯隊的品牌商和電芯廠,是國內做得最好的梯隊和產品。”鄭理表示。安普瑞斯是行業頭部品牌,羅馬仕、安克創新同樣是充電寶行業第一梯隊,羅馬仕官網介紹,年出貨量超5000萬件。


安克創新2024年營業總收入247.10億元,同比增長 41.14%;歸母凈利潤21.14億元,同比增長30.93%。安克創新正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公司2024年在歐、美、日等主力市場及中國大陸等潛力市場增速均超過30%。


公司2024年充電儲能類產品實現收入126.67億元,同比增長 47.23%,占總營收的比例為 51.26%。其中數碼充電產品營收96.47億元。業內人士預計,該公司年出貨量也有5000萬件以上。


安普瑞斯是美國先進儲能材料的開拓者,也是新型鋰電池材料和鋰電池的開發和制造商。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由美國安普瑞斯全資子公司和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主要從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及其部件的生產銷售等業務。


對于此次事件,安普瑞斯回應媒體表示:“還在調查中,目前沒有辦法給定論。我們這邊的政府機關也介入了調查。”


公開報道顯示,安普瑞斯無錫工廠從2016年10月正式投產,到2023年7月6日,電池累計產量已突破1億只,2023年產值超過8億元。


去年8月,安普瑞斯無錫公司 “新增年產6000萬只高能量鋰離子、鈉離子電池技術改造項目” 獲得環評批復。


“安普瑞斯的電芯在主流共享充電寶電芯供應中的品質和價格都是比較高的,市場上大量電商款充電寶,用不起安普瑞斯的電芯。”共享充電寶從業者文遠(化名)提到。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移動電源市場的主要生產商包括安克、小米、羅馬仕、Samsung、ZAGG等,其中一些品牌在中國市場也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近期,安克創新也在美國、日本召回充電寶。安克創新在美國召回115.8 萬臺產品。隨后,安克創新在日本召回4款移動電源產品,原因是含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零部件,存在起火等風險。


【門檻】


低成本、低認知、品控標準低致事故多發


早在2023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但是,為何充電寶安全事件依舊頻發。在鄭理看來,目前市場上的低成本、低認知、品控標準低,共同構成充電寶電池安全的核心難點。


首先,在技術層面,電芯熱失控問題短期內難以完全控制,組裝廠需進行50-400次循環測試才能發現風險(遠超常規5-10次測試),這就迫使電芯廠加強對材料商的管控,例如正負極材料和隔膜使用的材料。他表示,“目前,電芯廠、組裝廠或者品牌商,對電芯熱失控問題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把控。”


鄭理表示,近年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電池技術在不同應用領域出現了分化。充電寶使用的材料體系與汽車或者手機材料體系有一定差別。汽車主要采用三元電池與鐵鋰電池體系,手機電池大部分采用鈷酸鋰體系;充電寶少部分采用鈷酸鋰,還有一些是三元電池加錳酸鋰體系,大部分采用三元電池體系。


其次,在認知層面,充電寶需同時滿足快充+快放的高強度需求(手機僅需快充+慢放),對電芯要求更高,但行業認知不足。


第三是成本的制約,鄭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手機電池的價格體系,可能幾元甚至10元一安時,充電寶電池價格僅為手機電池的1/4-1/5(約2元/安時)。因此充電寶產品要做好,在嚴苛技術需求下控制成本難度大。”


基于行業的認知偏差,市場長期低估充電寶的技術門檻,將其視為“簡單產品”,導致低價材料、品控標準偏低,最終產生安全事故。


【認證】


3C認證實驗室的咨詢量激增 一個認證至少3個月花費兩三萬


文遠認為,通過機場安檢限制充電寶使用,對消費者認知的震動作用比較大,主要影響零售市場,特別是電商款。部分電商款的劣質充電寶,用的電芯能比共享充電寶安普瑞斯的電芯便宜70%以上。


“近期,國外的移動wifi公司,有出境游租賃的業務,因為wifi帶充電寶功能,在中國市場都受影響。與此同時,3C認證實驗室的咨詢量激增,認證周期被拉長了。”文遠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介紹,3C認證有多家機構,業內普遍選擇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完成認證。要完成一個3C認證,要花2萬元-3萬元,時間至少3個月。


近期,3C認證也趨嚴。鄭理介紹,之前主要是樣品送檢,現在加強了現場抽檢。


 今年5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一部曾發布《關于移動電源(0914)、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0915)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程序調整的通知》顯示,自2025年5月6日(含)起調整為唯一認證模式——“型式試驗+初始工廠檢查+獲證后監督”。自當日起受理的新申請,實驗樣品由原來“企業送樣”調整為“從生產現場抽樣”。


作為從業者鄭理介紹,小品牌或白牌企業的品控力度肯定不如品牌商,品牌商的把控大部分依賴于材料商的口碑以及對材料商的信任,無論是品質、價格、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優勢。


鄭理注意到,目前制定標準的單位重新審視并起草新標準,包括認證部門也在討論未來移動電源需要進行穿刺擠壓等高溫循環測試。目前具體細則尚未出臺,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開征集1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包括《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修訂計劃擬新增或加嚴過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擬提出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直接影響電池安全的關鍵材料要求等。


“正規企業會嚴格遵守規定,品牌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符合要求,可能直接關停或者下架。認證機構更加嚴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沒有3C認證的就不能購買。”鄭理認為,市場對產品會有重新認知。


【技術】


電池技術需要升級 固態電池商業化將帶動移動電源市場安全提升


“電池技術也需要創新升級。”鄭理提到,電芯出現問題的大部分原因是電芯廠難以在短時間內把控,需要電芯廠要求原材料供應。如果固態電池能夠商業化,移動電源市場在安全方面有較大提升;如果不能,那么必須依靠電芯廠管控質量。


固態電池通過利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液態電解質,顯著提升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循環壽命。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固態電池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當前,充電寶市場競爭激烈,中研普華報告提到,小米、安克、羅馬仕、華為、公牛等知名品牌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合作與價格策略等手段爭奪市場份額。同時,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市場競爭也逐漸向品牌化、集中化方向發展。知名品牌和大型企業將占據更大市場份額,而小型企業和雜牌產品則面臨生存壓力。


此次充電寶召回風波,對行業格局將有哪些影響?鄭理提到,短時間內這么多的型號被召回,預估有100萬臺-200萬臺的空缺需要填補。關鍵在于哪一家企業一直嚴格遵守規定,按部就班地運作,除了這兩家品牌之外,其他品牌可能都有機會填補這部分的空白。


“在現有體系下,大家對品控要求更加嚴格,需要向手機廠看齊,按照標準要求生產充電寶的電芯。 目前來看,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家的充電寶,綠聯,倍思還有一些新興品牌都有機會承接這部分市場份額。”鄭理觀察到。


“這種破圈,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很好的市場教育機會。”文遠最后提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